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

【轉錄】〈審查未來〉,吳明益

本文轉錄自吳明益(現任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,中興大學人社中心研究員)Facebook個人網誌,經作者同意轉錄,以便收錄至《台灣好生活報》網摘用。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note.php?note_id=422659362822(需有Facebook帳號並登入)

「審查」這件事,看似有專業可循,其實並不全然。這是很合理的事,因為審查者是「人」,所謂客觀性,除了少數「基本科學的定理」外,很難說是具體存在的。畢竟最後下判斷的是人。

身在學術界,一年到頭「審查別人」或「被別人審查」。審查別人的時候,雖然心中有了判斷,但也免不了思前顧後。畢竟審查的嚴格程度,與刊物所「想像」的質素有絕對相關,而圈子這麼小,有器度的人絕對不算多,所以我也常常來「修改後再審」,或「修改後刊登」這招。一方面表示自己很嚴格了,一方面也沒堵死投稿者的路,這跟環評委員的有條件通過心態上很類似。以我所處的文學學門來說,素質較差刊物常出現令人驚嘆的論文,因為審查人匿了名,所以也怪罪不到審查人身上。那麼刊物本身的「審查」呢?通常刊物被審查的評鑑標準,立基於「論文刊登率(退稿率)」、「是否有英文摘要或外文稿件」、「顧問群」這些部分,論文刊登率又常是人文學科評鑑期刊的重要標準。所有的人都知道,刊登率可以當成標準,但也不能當成標準,就像我們不能說比較多人投稿的文學獎,作品就比較精彩一樣。

最近如中科三期七星基地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初審(8/25)、台26線旭海至安碩路段有條件通過初審(9/1)。會議中的官方代表當然會為政策護航,但還有不少學者啊。環評實施多年以來,為什麼眾多案子在環境團體的壓力下,仍都可以通過環評?當然已經有不少環境運動的朋友指出,這恐怕涉及環保署位階的問題,它變成了行政院的政策執行單位,而不是監督、管控單位。我也同意這是核心,但另一個核心恐怕是,學者的專業審查,同時也涉及學者的信仰。

會思考台灣未來五十年後發展的學者,可能會為了他的信仰而擇取科學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來加強立論;不把長期思考規劃,只希望能維持好眼前可見的利益(以不攻擊性的語彙來說,這利益可能同時涉及群體與個人,所以除非收了黑錢,否則也無關道德)的學者,也會擇取科學研究的一部分來立論。當後者的數量超過前者,或者持平,只要再加上幾個官方代表,就變成不可撼動的「審查機制」。當然,學者和一般民眾之間,也存在著知識權力的落差,他可以給我們部分資訊,隱瞞更多資訊,這是為什麼部分北歐國家,除機密公文外要全數上網公開的原故。

每個人想像的美好生活並不一致,想像的美好未來也不一致,以我個人而言,在旅行過的國家裡,我較欽慕部分國家的機制與環境,不知不覺中,也漸漸地形成我個人的信仰。此外,我的閱讀、經驗、思考,也會逐步地強化、修正這個信仰,變成我所想像的台灣未來。

我有位朋友在「高公局」,在台灣剛開高速公路的時候,高公局的員工意氣風發,因為他們想像的台灣未來是到處都有高速公路的未來。等到西部高速公路漸次完成,發現自己變成無關緊要的單位,於是轉而積極爭取北宜高與蘇花高。即使部份局內的專業人士也知道蘇花高是生態浩劫、改路線增加更多預算,卻還是要執意興建,或許不是立基於什麼專業性,而是那個他們想像的未來在腦中已根深柢固。事實上,如果沒有雪隧,宜蘭人會不會比較不快樂呢?沒有人知道答案,也不會有固定的答案。當然,有很多台北人去買農地賺了錢,或許他們這樣比較快樂也不一定。

但對我而言,保留一條阿朗壹古道,一條沒有消波塊的東海岸,是無比珍貴的未來。我永難忘懷在丹麥SAMSO島,走到一條保育區的岬角,兩旁皆是海,彷彿走到海的「心」裡頭去的那一刻。要到這個岬角,沒有公路,也不能通行汽車,只能步行,沒有遊客抱怨難走。因為抱怨難走的遊客,請他們不用再來就是了,或者鼓勵他們至少來試著走一次。走一次,有時候就改變了一個人對未來的想像。我因此迷戀上了SAMSO島,成為我的信仰,不是新加坡島,也不是夏威夷島。
我所說的岬角,就在島的右側那個突出去的,細細的那條陸路。
審查國光石化的學者,應該有不少人沒有跳到海裡游泳、趴在地上看招潮蟹、在草澤裡偷偷摸摸拿著望遠鏡接近過候鳥的經驗。審查台26線的學者,應該也不少人不曾坐在卵石上,脫下鞋子、捲起褲管跟著昔日相戀的情人走進淺灘;不少人沒有一個阿美族朋友,望過他們深邃如海的眼窩,然後發現他的歌聲讓你的靈魂嗡嗡作響。審查蘇花高或蘇花替的學者,當然也很少人步行過那段道路,有時走到掉眼淚,因為想起山曾經那麼堅硬,海曾經如此有力量,而自己此刻如此脆弱。

沒有這些經驗的人,怎麼替這個島審查未來呢?

最近學者們仍在規畫如何對國光石化案做出更重要的一擊,我仍持續關心,只要能盡力的地方務必盡力,但並沒有回應任何一次信件。主要是因為覺得自己有愧。做為一個人文學者,自己提出的想法並不具科學數據驗證,無法在論理上給予幫助,想打打氣也覺得心虛。但其實連反對國光石化的學者們,也有一部分並沒有試著去那樣的地方,存有那樣的經驗。當然專業與良知也許提供了學者們判斷的依據,但不知為何,我仍有小小的恐慌與傷感。

沒有這些經驗的人,怎麼替我們審查未來呢?
SAMSO島是世界上第一個達成零碳排放量的地方。我在2007年去了一趟。
http://www.ngpowereu.com/news/samso-energy-self-sufficient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